文 述
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,经秦汉至唐宋元明清……中华文化一直传承到今天。
古往今来,圣贤多以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为使命。伏羲氏团结了华夏原始部落,开创了中华文化的上古文明。炎黄二帝联合共治,中华文化由此兴起。尧舜禹以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”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早期硕果。
文化赋予了民族的生命力、创造力和凝聚力。《易经》由伏羲、周文王和孔子跨越数千年时空接力完成,蕴含着深邃的辩证思想。《黄帝内经》开启了中华医学的辉煌历程。老子《道德经》揭示了“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”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”等自然与人生之道。庄子以“鉴明则尘垢不止,止则不明也;久与贤人处,则无过”“泛爱万物,天地一体也”等论述传承并弘扬老子思想。孔子阐明了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”等人生哲理。孟子以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”“诚者,天之道也;思诚者,人之道也”等论述传承并弘扬孔子思想。羲黄智慧、尧舜心法、老庄之道和孔孟思想等文化是圣贤践行实证的成果。
脚踏实地忠于职责的士人之心、德才兼备志存高远的能人之心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君子之心、自利利他胸怀天下的贤人之心、无我利他化育天下的圣人之心。时刻警惕庸人之心、小人之心、恶人之心、坏人之心和罪人之心。人生最有成效、最有价值、最有意义的是不断地利益他人和社会,从而实现预定的人生价值,正所谓,君子乐得为君子。
君子之德、君子之为、君子之道,心向圣贤,其行既利于别人,也利于社会。好学不倦,知行合一,博爱善良,则近道矣。
(老子文化碑)
扫描关注公众号
扫描访问手机站
扫描关注公众号
扫描访问手机站
首页
在线报名
地址
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