扎实推进中华诗词发展繁荣
——在“十四五”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座谈会上的讲话
周文彰
今天我们就“十四五”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,邀请各位来开一个座谈会。这是系列座谈会的第一个。大家放弃繁忙的领导工作、研究工作、编辑工作、学会工作前来与会,这是对规划工作的巨大支持,也是重要参与。我代表中华诗词学会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!就规划如何制定、规划什么内容,大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,我们将认真地汲取。现在,我就围绕规划工作讲几点想法,供下一步工作参考,作为大家进一步思考的引子。
一、为什么要制定规划?
制定规划主要出于两个考虑:一是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大背景的感召。我们换届时,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“十四五”规划,而且是中央规划建议发布之际。中华诗词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就是借这个大背景,制定“十四五”时期的中华诗词发展规划。规划的名称我反复考虑过:第一,我们不能叫做“十四五”规划,因为过去我们没有制定过五年规划;第二,我们这届五年任期,管不了五年以后,所以,也不用“新时代”这个较长时期的概念。《“十四五”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》这个标题就是这么形成的。
这个规划也不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工作规划,它是整个中华诗词发展的五年规划。用五年规划、中长期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,已经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有效方式。这种做法对我们有很强的示范和指导意义。作为全国性的社团,中华诗词学会有责任来用规划来协调、推动整个中华诗词未来五年的发展。当然,规划事项今后要靠我们学会协调推动落实,从一定意义上讲,它起着学会工作规划的作用,但制定规划的出发点主要不是学会工作,而是源于履行学会发展中华诗词职责的责任。这是第一个考虑。
第二个考虑,制定规划是中华诗词事业发展和中华诗词学会工作的需要。这是由规划的作用和意义决定的。
首先,规划是一个目标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有一个目标,要不然浑浑噩噩,不知方向,没有追求。中华诗词发展和学会今后五年工作都需要制定一个目标,有了目标就有努力的方向。
第二,规划是一种计划。工作有计划和没计划,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工作状态。我们制定规划的过程,实际上就是思考和制定未来五年的工作计划。工作有计划、有步骤,有板有眼地向前推进,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作态度。这样可以避免心中无数,更不至于心血来潮,想到怎么做就去做什么,想不到就不做了,容易产生顾此失彼、虎头蛇尾等现象。这是没有计划的常见表现。
第三,规划是一套举措。我们有了目标,有了计划,肯定要有举措在规划里同时出现。没有举措,这个规划就是空的,比如发展要有载体,普及要有项目,研究要有阵地,发表要有园地,协调要有机制,这些都是举措。这些举措由谁来落实?规划将会考虑,哪些请高校来承担,哪些请地方来承担,哪些请兄弟单位来承担,哪些工作还要请求领导部门来支持,这些都是举措。
第四,规划是一种监督。我们制定的规划不是为了墙上挂挂,资料室里陈列,它是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、工作计划。我们有没有实施呢?规划对我们是个提醒,是个监督。我们经常拿出来看看,检查一下哪些工作做了,哪些还没做,什么原因没做?然后抓落实。
所以,基于以上考虑,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一个规划。2001年3月,中华诗词学会曾经制定过《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》,我们这次规划是前辈们工作的继续,一定要制定好。
二、我们要制定什么样的规划?
这一点要非常明确,要不然我们规划会不到位,甚至走偏,制定出来的规划没有多大价值。
首先,我们要制定一部具有工作指导价值的规划。既指导我们中华诗词的工作,对兄弟诗词单位也能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。同时,对各地方诗词组织也可以提供参考和借鉴。
第二,我们要制定一部调动、整合、协同各方力量的规划。中华诗词的发展,绝不是中华诗词学会一家能够完成的,而要形成一个各方面的大合唱才能做到。换届之后,我们学会工作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,就是用多种方式动员、激发社会方方面面来投入和支持诗词事业,形成一个繁荣发展中华诗词的联动局面。我们不光有从事诗词业务的创作委员会、评论委员会、散曲委员会,最多的是按界别或领域设计的委员会,比如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、企业界诗词工作委员会、女子诗词工作委员会、军旅诗词工作委员会、部委诗词工作委员会、少数民族诗词工作委员会等等。现在设计了21个专业委员会,我们不封顶,随着工作的需要还可以增加。三八节期间,女子工作委员会率先举行“中华女子诗词大会”启动仪式,宣布领导班子组成及内设机构,颁发证书、出了雅集微刊,起步工作充满创意,有条不紊,给以后各专业委员会起步开了一个好头。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、企业界诗词委员会、青年诗词工作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都已组建完毕,也有了工作思路,即将开启活动。如果每个专业委员会都这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发展繁荣中华诗词的大合唱必定会响彻中华大地。因此,我们要做的规划一定要形成一个激发、整合、协调各方力量,来形成一个大合唱的繁荣局面。
第三,我们要制定一部便于操作和落实的规划。在规划中,我们要写明指导思想、目标任务,如何做到呢?一定要把它们落实在一件件具体事情上,落实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上,落实在一个个具体活动上,而且要落实在一些机构和组织身上。
三、我们怎样制定规划?
这个就涉及到制定规划的工作思路、方法、步骤和承担主体等问题。
第一,广泛征求意见,集思广益。规划靠闭门造车是完成不了的,靠中华诗词学会几个人是不可能的,靠纸上谈兵更是做不到的。所以,第一步就是要广泛征求意见,集中各方智慧。我们发函到各省市诗词学会组织,在网络上征集全国广大诗友的意见。我们还要继续召开今天这样的规划座谈会。比如下一步要召开“入史”工作座谈会。我想把这项工作请钱志熙教授和曹辛华教授来负责,他们都是学会副会长。到时邀请国内权威的当代文学史专家学者来参加,同时还要请诗词创作者精英代表参加,围绕当代诗词“为什么没有入史、怎样才能入史、今后如何推动入史?”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。我们还要召开主管部门有关同志参加的座谈会,邀请作协的、文旅部门的、宣传部门的、社科规划部门的,包括社科院、中国艺术研究院两家有关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,以及一些德高望重的文艺界老同志与会。他们能来我们就叫座谈会,他们不来我们就登门汇报,征求意见。
第二,争取领导部门的支持。我们的主管部门是中国作协,业务归口领导部门当然是中国文联、文化旅游部、中宣部。怎么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,这就需要大家一起努力。
第三,规划要分头编写、集中合成。有些部分,我们要邀请动员有关的专业委员会、专业机构、高校来给我们出力,贡献智慧。
第四,初稿征集意见,修改完善。
我们要把制定规划工作当作本届学会的一项重要使命来完成!
扫描关注公众号
扫描访问手机站
扫描关注公众号
扫描访问手机站
首页
在线报名
地址
电话